從剛剛結束的2001國際蒙醫藥學術會議上獲悉,為加快蒙藥資源的開發利用,搶占蒙藥在國內外市場的制高點,內蒙古衛生廳及有關部門正在實施蒙藥開發計劃,力爭在“十五”期間研制出一批新藥,創出名牌,并形成重點突出,科、教、工、貿優勢互補、分工協作的開發研究網絡,力爭蒙藥產業化,成為全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蒙藥資源十分豐富,目前植物類蒙藥材有2000多種,其中400余種為蒙藥專用而中藥方劑中極少應用的品種。建國50年來,蒙藥資源得到了相當程度的開發利用,研制出了一批臨床常用且療效確切的制劑。據統計,現有蒙藥制劑約5000余種,其中144種載入國家標準。1991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投資成立了國家蒙藥制劑中心,中心建在內蒙古中蒙醫院,能生產11個劑型260多個品種的中蒙成藥。但由于產業化程度差,蒙藥制劑多局限于區域內應用,未得到有效推廣。相比之下,藏藥的產業化進程近幾年發展很快,涌現了一批知名的企業及產品。為此,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了蒙藥開發領導小組,制定了全區蒙藥開發研究計劃、“十五”規劃綱要,印發了《全區中蒙醫藥科技發展基金暫行辦法》,對現有蒙藥開發項目以課題承包形式進行管理,并從中蒙醫科技基金中撥出經費,支持開發研究及成果轉化。
為確保蒙藥開發研究突出重點,自治區衛生廳決定以國家蒙藥制劑中心為“龍頭”,在全區嚴格篩選6個研究基地,逐步形成重點突出、方向明確、專業配套、優勢互補、各有分工、密切協作的蒙藥開發研究網絡,力爭在“十五”期間,研制出4—5個蒙藥名優產品。同時,對傳統制劑工藝進行改造,并逐步發展蒙藥顆粒劑、軟膠囊、濃縮湯、滴丸、微丸、氣霧劑、袋泡劑、口服液等新劑型。
此外,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也確定了蒙藥發展思路,決定以“創新和產業化”為目標,以呼市、包頭、伊盟、赤峰、通遼、興安盟等地的現有蒙藥骨干企業為生產基地,形成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自治區中蒙藥研發和產業化格局。同時,重點扶持內蒙古上海復旦蒙藥研發中心等高科技企業,并利用各種渠道,加強與日本、韓國、東南亞各國的合作,為蒙藥進入國際醫藥市場創造條件。
上一主題: 包頭市蒙醫中醫醫院制劑室
下一主題: 蒙藥山刺玫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
Copyright ? 2016-2018 包頭市蒙醫中醫醫院 版權所有 蒙ICP備13000401號-1
東河院地址:包頭市東河區工業北路157號濱河院地址:包頭市萬水泉大街蒙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