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醫傳統骨折按摩手法,共有十四種。即摩捋法、摶摩法、按壓法、蹭摩法、揉摩、搖晃法、搓摩法、抖動法、擠推法、攥捏法、掐摩地、神摩法、搓摩法,掐入法。
摩捋法
用于胸廓、脊椎用四肢的骨折及關節脫位。主要在骨折整復后,治療中期及后期施用此手法。手法是:用一手或兩手緊握傷肢,順其肌肉的走行方向和骨干的軸線,向心用力滑動捋摩。具有化瘀活血,促進新陳代謝之作用。
摶摩法
用于頭部、肱骨及指趾骨骨折。主要在橫形骨折和粉碎性骨折整復后,或其它型骨折形成骨痂后,方施用本法。手法是兩手掌相對,挾住骨折部,反復橫行滑動摶摩其前后、內外側。使傷處與其上下部位在兩手之間滾動搖轉。具有舒筋活氣,使骨折面緊密吻合及整平骨痂的作用。
按壓法
用于骨折部的凸出畸形和局部腫脹。一般在骨折固定期在壓墊包扎上或關節上,用單手或雙手掌根部用力按壓后進行輕輕按摩,要重中含輕,輕重結合。具有傷者安定心,活血舒筋和減輕疼痛的作用。
蹭摩法
用于頭部、頸部、胸廓、脊柱及四肢骨折,關節脫位等。手法是令助手穩拿固定骨折部,術者用手掌或手指緊貼夾板的上、下部及痛點,由慢到快,由快到慢.反復進行蹭摩。具有促進血行,治療麻木和肌肉萎縮的作用。所以,亦可作手法復位之前的準備手法來運用。
揉摩法
用于脊椎、肋骨、跟骨骨折治療之后期階段及髖關節、膝關節等大關節的脫位。此外,還可施用于因骨折引起的腹脹、便秘等。手法是在痛點或局部,用手指或手掌反復回旋按壓揉摩。具有消腫化疾,散結止痛作用。
搖晃法
用于四肢關節脫位或關節近處骨折及脊椎關節損傷等。主要在骨折治療初期及后期施用此法。手法是用一手握穩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穩遠端,輕輕搖擺晃動??墒孤菪凸钦刍蛐毙喂钦鄱说奈呛细泳o密,增加其穩定性。此外,用兩手握穩傷肢關節的遠端,向前后、內外、上下、左右搖晃數次并進行按摩。具有治療關節粘膜、韌帶及關節囊的粘連和恢復關節面的形狀和平滑度以及防止創傷性關節炎發生的作用。
搓合法
用于肱骨、腕骨、股骨,脛腓骨骨折。尤對螺旋型及斜形骨折的按摩,多用此法。主要在骨折整復后,固定之前和治療之中期應用。手法是兩手掌合夾受傷肢體,相對用力,向同一方向一上一下或一進一遲,反復搓動。用單手搓法則把手掌緊緊貼在骨折部,若手指、腳趾骨折時,從內往外搓動360度;若胸部骨折時,從前后后搓動180度;若脊柱骨折時,從后向前搓動180度。施法要有力而輕柔,迅速而連貫。具有接骨續筋,輕堅散結,改善氣血運行的作用。
抖動法
用于四肢骨折日久,肌筋萎縮,關節強直,血行受阻。手法是握穩傷肢遠端,向上下波浪形地抖動,同時作小搖晃,并在痛點上用拇指進行顫動按摩。具有行氣活血,舒筋止痛作用。
擠推法
用于肩背部及四肢傷部活血、消腫、止痛。手法是將手掌、拇指腹或小指外側面緊貼于傷部,順骨干軸線進行上下方向往返擠推;順骨折斷端易接觸之方向。,在折端之高凸處用力反復擠推數次,以糾正復值當中未能整復好的錯位或固定后再移位者。具有接骨續筋,消腫止痛作用。
攥捏法
用于肩部、髖部、膝部骨折,腫痛甚劇,韌帶松馳,肌肉強直等。手法是用一手或兩手在骨折部用力反復攥捏并上下移動。施用此法時要注意開始輕握逐漸用勁,結束時亦逐漸減慢。具有消腫散結,舒筋止痛,緊密骨折端吻合的作用。
掐摩法
用于鼻骨、頸椎骨骨折和陳舊性脊椎骨骨折以及跟骨骨折。手法是用拇指與食指在骨折部和疼痛部位邊掐邊摩。具有活血散結,糾正骨折變形的作用。
神摩法
用于頭部、下頜部、胸椎及肋骨凹陷骨折以及韌帶受損,白脈受壓等。手法是用兩手拇指或兩手掌,由里向外作直線或弧線伸按摩。具有使陷下者復起和散結化瘀的作用。
搓摩法
用于頭頸部、胸廓、脊柱及四肢骨折,尤其多用于粉碎性骨折。手法是用拇指、手掌根部在傷處和腫痛處進行上下滑動搓摩。具有消腫散結并將粉碎移位之小骨塊推送至原位的作用。
掐入法
頭部受傷,頸部強直及骨折昏迷。手法是用拇指甲在疼痛處及韌帶上以及十指尖、人中穴等處用力掐入。具有使昏迷者蘇醒,止痛等作用。
骨折按摩在施用每一手法之前,在局部噴灑白酒,面積宜大,白酒具有行氣活血,清熱舒筋,促進接骨及骨痂形成等作用。